为了满足客流量的不断增长需求,慕尼黑机场与汉莎航空合资共建的卫星航站楼将于2016年正式投入使用。
慕尼黑机场首席执行官迈克尔·克洛(Michael Kerkloh)告诉本报记者,该卫星航站楼建成后,预计将每年提高1100万人次的旅客处理能力。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该机场旅客年均吞吐量达到3870万人次。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5820万人次以上。1992年~2013年,慕尼黑机场商务客流量年均增长率达到5.7%。普通客流量增长幅度超过平均水平,尤其在洲际旅客中,一直都是以年均7%、470万人次的幅度增长。
2010年12月,鉴于慕尼黑机场客流量的增长,慕尼黑机场与汉莎航空决定共同建造一座卫星航站楼。这座卫星航站楼将通过一条地下旅客输送系统与2号航站楼相连接。投资额高达6.5亿欧元,由慕尼黑机场和汉莎航空各自承担60%及40%。根据规划,该卫星航站楼将拥有两条飞机跑道,提供52个登机闸口。27个停机位被直接设置在卫星航站楼中,这个数量比现有的2号航站楼附近区域的停机位增加了1倍多。这是为了确保慕尼黑机场在远程航线业务量不断拓展的背景下,仍能保证高质量的旅客处理服务。
与此同时,由于慕尼黑机场现有的两条起降航班的跑道已经达到设计极限,几乎所有的优化措施均已采取,这直接造成了一些航空公司目前无法在慕尼黑机场上大幅度的扩大其网络规模。同时,一些新航空公司则无法提供至慕尼黑的通航服务。而慕尼黑机场的客流量还在持续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5820万人次。
慕尼黑机场首席执行官迈克尔·克洛同时透露,该机场正在规划修建第三条起降跑道,将每小时的起降能力提高至120架次。
对于中国市场,随着中德贸易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中国与德国巴伐利亚州贸易联系持续加强,有1454家巴伐利亚公司同中国建立了贸易关系,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德国南部除欧洲以外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作为连接中国与巴伐利亚的重要枢纽,慕尼黑机场也有志于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吸引更多的中国航空公司开辟慕尼黑航线。现在,该机场每周有14个航班飞往北京,11个航班飞往上海,7个航班飞往香港。
而慕尼黑机场与北京首都机场早在2011年9月11日就签署了姊妹机场合作协议。 “我们希望能同姊妹机场在经验交流、员工培训、项目合作、市场销售等领域展开更多的合作,以加强双方在互相不承担财务责任的情况下开展丰富多样的、专业的社会文化交流活动。”迈克尔·克洛表示,“除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以外,慕尼黑机场的其他姊妹机场还包括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美国丹佛国际机场、泰国机场管理公司、名古屋国际机场。”
慕尼黑机场作为欧洲客流量排名第七位的机场,拥有74条航线,服务全球68个国家、193个目的地(其中包括127个中程目的地、50个远程目的地)。其连续七年荣膺“欧洲最佳机场”称号,在全球排名第三——获得4个单项第二名的殊荣,分别是“机场餐饮”、“舒适度与便利性”、“机场贵宾服务”以及“机场酒店”。